來自美國波士頓
微信掃碼關注公眾號進行登錄
來自美國波士頓
來自美國波士頓
微信掃碼關注公眾號進行登錄
來自美國波士頓
微信掃碼關注公眾號進行登錄
6月30日,四川農業(yè)大學水稻研究所陳學偉團隊因為一篇發(fā)表在全球頂尖學術期刊《Cell》上的論文,被重獎1350萬元。7月1日,微信公眾號“知識分子”推送了文章《一篇Cell論文重獎1350萬,你怎么看?》,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
日前,由中國香港城市大學陸洋副教授牽頭的國際聯(lián)合研究團隊在納米尺度下金剛石的力學行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究首次觀測到納米級金剛石可承受前所未有的巨大形變且能迅速恢復原狀,其中單晶金剛石樣本的局部拉伸彈性形變量最大可達到約9%,接近金剛石在理論上可達到的彈性變形極限。該研究成果于4月20日發(fā)表在美國《科學》雜志上。
要加大科學普及,讓社會認識到這些學科的重要性,改變人們對于這些冷門學科的看法,讓冷門學科人才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使其擁有與自身所從事的工作價值相適應的社會地位。
陷入美國禁售芯片旋渦中的中興通訊,給中國信息技術產業(yè)敲響了警鐘,也揭開了中國的“芯病”。
“慧眼”遨游太空、C919飛天、海水稻測產、首艘國產航母下水、“海翼”號深?;琛^去的一年中,中國科技發(fā)展佳績頻出,許多科研人員在基礎研究領域的艱苦付出和堅守讓人肅然起敬。事實證明,搞好科研、做好學問需下“笨功夫”。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院士來了!古地質學、古環(huán)境學到底是研究啥的?最崇敬的科學家是誰?為什么多數(shù)人成不了科學家?怎么看待“明星火過科學家”?人民網(wǎng)強國論壇對話丁院士,給你犀利解答。
作為科研活動的基礎性戰(zhàn)略資源,科學數(shù)據(jù)開放共享意義重大??茖W數(shù)據(jù)“多跑路”,科研人員就能“少跑腿”,提升科技創(chuàng)新效率和水平
宇宙浩渺,充斥億萬顆星辰。作為人類棲居的星球,地球或許是這億萬中最獨特的一顆,但它是唯一的嗎?茫茫宇宙,可還有像我這樣的星?這是地球之問,更隱含著人類的期冀:在億萬星辰中找到另一個地球,探尋生命的初始與未來。
亞馬遜森林2005年和2010年遭遇兩次大規(guī)模干旱。這兩年,衛(wèi)星影像顯示森林更綠了,而站點觀測卻是很多樹死了。該觀測結果引發(fā)了國際上長達10多年的爭論。18日,記者從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獲悉,該校劉毅教授帶領的國際合作團隊研究發(fā)現(xiàn),干旱期間,亞馬遜森林經(jīng)歷了一個“先變綠然后變黃”的過程。
近日,天文學家將目光對準仙后座A和蟹狀星云這兩個著名的超新星遺跡,發(fā)現(xiàn)宇宙中磷的數(shù)量遠低于我們的想象。磷元素多形成于超新星爆發(fā),是許多重要生命活動的必要元素。這項研究讓天文學家對尋找外星生命有了新看法,也讓人們再次體會到近在身旁的元素與遙遠的星星們之間的微妙聯(lián)系。那么,元素周期表上的天然元素,與星星們到底有何聯(lián)系?
掃描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學術資源